当前位置:首页 > 房产 > 正文

年化收益11.87%!香港保费融资玩起了财富杠杆游戏

  • 房产
  • 2025-07-22 00:57:02
  • 19

界面新闻记者 | 吕文琦

深圳的蔡先生收到了香港理财经理推荐的新产品,11.87%的年均收益格外诱人。

受访者提供

根据蔡先生向界面新闻展示的计划书,这款产品核心是 “少掏钱多投资”,靠贷款放大收益。

保单总保费100万美元,第一天要是退出来能拿回的现金价值为93.8万美元。客户仅需先拿出10.8万多美元当首付,剩下的89.1万多美元通过银行贷款,能贷到首日可退金额的95%,相当于出1块钱,撬动9块的投资。

融资采用固定利率3.5%,每年需支付利息31195美元。

收益方面,保单持有3年,非保费融资总收益13.29%,即年化4.43%,保费融资总收益35.62%,即年化11.87%;持有10年,非融资总收益49.02%,融资总收益164.01%,年化高达16.4%。

这样的操作,又被称为“保费融资”,一时间风靡香港。

香港保费融资的核心逻辑类似于买楼按揭,是用银行贷款支付大额保费,同时以保单现金价值作为抵押,实现“低首付、高杠杆” 的保险配置。

北美准精算师牟剑群(Alex)向界面新闻介绍,由于这张保单所能提供的年化收益率高于银行提供的贷款利率,因此这中间就产生了一定的“套利”空间。保费融资通常可以撬动保费杠杆,这样就进一步放大了“套利”的收益,从而让投保人获得了一个单纯从保单上拿不到的收益水平。

3年年均11.87%的收益着实诱人,但业内人士提醒,其中也并非全无风险。

资深港险代理人李希向界面新闻表示,2020年-2021 年,香港市场利率处于低位,美元融资成本约2%。此时若客户通过贷款投资分红型保单,保单利差较大,客户能从中获利。

“但后来市场环境变化,融资利率一度攀升至5%以上。这种情况下,纯购买分红型保单的风险便显现出来,贷款所用货币的利率波动是不可控的,客户无法确定其能否始终维持足够的利差。一旦融资利率上涨幅度超过保单分红收益,可能出现亏损。”李希告诉界面新闻。

以渣打银行7月18日报价为例,港元贷款年息约2.37%,美元贷款年息高达5.95%。

香港保监局曾在2024年提醒,保费融资是一把双刃剑,在过往低息环境下,投保人希望透过保费融资赚取保险产品与贷款当中的息差,借助杠杆效应倍大保单回报,然而此举会同时倍大风险及可能损失。现时利率高企,保费融资的偿债成本随之上升,加之市面上以融资方式购买的多为分红保险产品,该类保单收益受保险公司投资表现影响,并非保证且回本期较长,令保费融资的风险骤增。

同时,牟剑群向界面新闻提醒,保费融资在放大收益的同时,其实也把所有要承担的损失给放大了,这其中就包括保单早期退保的损失。如果选择分红险产品做保费融资,在收益可观之前提前退保,保费融资会把这个退保损失放大3~5倍。

保费融资产品也不是人人都有资格购买。

李希告诉界面新闻,保费融资业务更适合资金体量较大的客户。“这类客户需具备私人银行账户开立资质。私人银行可为其提供货币匹配服务,例如在市场利率处于高位时,可将融资货币转换为日元、瑞士法郎等低息货币办理贷款,以此降低融资成本。”

香港保监局则提醒投保人,如涉及保单回报和贷款利息均为浮动,在保单发出后,投保人应定期检视相关资料,利用适当方式对波动做好额外风险准备,避免被迫提前退保。

有话要说...